關于印發(fā)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防控方案(第一版)的通知 
關于印發(fā)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防控方案(第一版)的通知
國家衛(wèi)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
關于印發(fā)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防控方案(第一版)的通知
各省、自治區(qū)、直轄市衛(wèi)生廳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衛(wèi)生局,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為做好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的預防控制工作,保護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我委組織制定了《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防控方案(第一版)》。現(xiàn)印發(fā)給你們(電子版可從國家衛(wèi)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網(wǎng)站www.moh.gov.cn下載),請結合實際參照執(zhí)行。 
 
  附件: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防控方案(第一版).doc
http://www.moh.gov.cn/ewebeditor/uploadfile/2013/04/20130403185633700.doc
                         國家衛(wèi)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辦公廳 
                              2013年4月3日
              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防控方案(第一版)
為做到早發(fā)現(xiàn)、早報告、早診斷、早隔離、早治療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控制疫情的傳播、蔓延,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特制定本方案。
一、目的
(一)早期發(fā)現(xiàn)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
(二)規(guī)范病例發(fā)現(xiàn)、報告、流行病學調查、實驗室檢測、密切接觸者管理等疫情處置工作。
(三)指導各地開展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防控工作。
二、適用范圍
此方案適用于現(xiàn)階段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的防控。
目前對該疾病的感染來源、感染發(fā)病的危險因素、傳播途徑、潛伏期、傳染期、臨床特點以及該病毒人際傳播能力尚不清楚。本方案將根據(jù)對該疾病科學認識的深入和疫情形勢變化適時更新。
三、病例的發(fā)現(xiàn)、報告
(一)病例定義。
1.監(jiān)測病例。同時具備以下4項條件的病例:
(1)發(fā)熱(腋下體溫≥38℃);
(2)具有肺炎的影像學特征;
(3)發(fā)病早期白細胞總數(shù)降低或正常,或淋巴細胞分類計數(shù)減少;
(4)不能從臨床或實驗室角度診斷為常見病原所致肺炎。
2.人感染H7N9禽流感疑似病例與確診病例定義參照《人感染H7N9禽流感診療方案(2013年第1版)》(衛(wèi)發(fā)明電〔2013〕5號)。
(二)發(fā)現(xiàn)與報告。各級各類醫(yī)療機構發(fā)現(xiàn)符合監(jiān)測定義的病例后,須于24小時內進行網(wǎng)絡直報。報告疾病類別選擇“其他傳染病”,并在備注欄中注明“人感染H7N9禽流感監(jiān)測病例”。尚不具備網(wǎng)絡直報條件的醫(yī)療機構,應當于24小時內以最快的通訊方式(電話、傳真等)向當?shù)乜h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報告,并寄出傳染病報告卡,縣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在接到報告后立即進行網(wǎng)絡直報。
各級各類醫(yī)療機構發(fā)現(xiàn)人感染H7N9禽流感疑似病例、確診病例后,應當于2小時內進行網(wǎng)絡直報。報告疾病類別選擇“其他傳染病”,并在備注欄中注明“人感染H7N9禽流感疑似病例或者確診病例”。尚不具備網(wǎng)絡直報條件的醫(yī)療機構,應當于2小時內以最快的通訊方式(電話、傳真等)向當?shù)乜h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報告,并寄出傳染病報告卡,縣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在接到報告后立即進行網(wǎng)絡直報。
四、病例的流行病學調查、采樣與檢測
(一)流行病學調查。各縣(市、區(qū))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接到轄區(qū)內醫(yī)療機構或醫(yī)務人員報告人感染H7N9禽流感疑似病例或確診病例后,應當按照《人感染H7N9禽流感流行病學調查方案》(附件1)進行調查,重點了解病例的基本情況、臨床表現(xiàn)、發(fā)病前7天內可疑動物(如禽類、豬等)和農貿市場的接觸和暴露情況,以及發(fā)病后至隔離治療期間接觸人員情況等,必要時根據(jù)個案流行病學調查情況組織開展病例主動搜索。
(二)標本采集、保存、運送與實驗室檢測。醫(yī)療機構應當及時采集病例的相關臨床樣本。采集的臨床標本包括病人的上呼吸道標本(包括咽拭子、鼻拭子、鼻咽抽取物、咽漱液和鼻洗液)、下呼吸道標本(如氣管吸取物、肺洗液、肺組織標本)和血清標本等。應當盡量采集病例發(fā)病早期的呼吸道標本(尤其是下呼吸道標本)和發(fā)病7天內急性期血清以及間隔2-4周的恢復期血清。如病人死亡,應當盡可能說服家屬同意尸檢,及時進行尸體解剖,采集組織(如肺組織、氣管、支氣管組織)標本。
標本采集、保存、運送與實驗室檢測按照《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標本采集及實驗室檢測策略》(附件2)進行。
采集病例的臨床標本后,縣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和病例收治的醫(yī)療機構要密切配合,按照生物安全的相關規(guī)定進行包裝,并于24 小時內送當?shù)貒伊鞲芯W(wǎng)絡實驗室檢測。各地流感監(jiān)測網(wǎng)絡實驗室應開展核酸檢測,具備相應生物安全條件的網(wǎng)絡實驗室可開展病毒分離,并將分離的病毒按要求及時送國家流感中心,未開展病毒分離的網(wǎng)絡實驗室需將核酸檢測陽性的病例原始標本按要求及時送國家流感中心。
發(fā)生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的省份,常規(guī)流感樣病例監(jiān)測哨點醫(yī)院采集流感樣病例標本數(shù)每周不低于15份,并將H7核酸檢測納入常規(guī)檢測項目。
五、病例管理和感染防護
參照《人感染H7N9禽流感醫(y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技術指南(2013年版)》(衛(wèi)發(fā)明電〔2013〕6號),落實消毒、院內感染控制和個人防護等措施。
六、密切接觸者的追蹤和管理
(一)定義。
(1)診治疑似或確診病例過程中未采取防護措施的醫(yī)護人員或曾照料患者的家屬;
(2)在疑似或確診病例發(fā)病后至隔離治療期間,有過共同生活或其他近距離接觸情形的人員;
(3)經現(xiàn)場調查人員判斷符合條件的其他人員。
(二)追蹤和管理。
由縣級衛(wèi)生行政部門組織對密切接觸者進行追蹤和管理,對密切接觸者實行醫(yī)學觀察/健康隨訪,不限制其活動,每日晨、晚各1次測體溫并了解是否出現(xiàn)急性呼吸道感染癥狀。一旦出現(xiàn)發(fā)熱(腋下體溫≥37.5℃)及咳嗽等急性呼吸道感染癥狀,則立即轉送至當?shù)氐亩c醫(yī)療機構進行診斷、報告及治療。
疾病預防控制機構負責標本采集和實驗室檢測工作。應當采集病例的所有密切接觸者的雙份血清標本(開始實施醫(yī)學觀察時和間隔2-4周后),當密切接觸者出現(xiàn)急性呼吸道癥狀時還要采集咽拭子,送當?shù)貒壹壛鞲芯W(wǎng)絡實驗室進行檢測。
醫(yī)學觀察期限為自最后一次與病例發(fā)生無有效防護的接觸后7天。
七、及時開展風險評估
各級衛(wèi)生行政部門應當根據(jù)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疫情形勢、病原學研究進展及時組織專家開展風險評估,進行疫情形勢研判,達到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標準時,應當按照相關預案及時啟動相應應急響應機制,并按照相關規(guī)定及時終止響應。
八、做好健康教育工作
各地要積極開展輿情監(jiān)測,針對公眾和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以及對該疾病認識的進展,積極做好疫情防控知識宣傳和風險溝通,指導公眾建立正確的風險認識,促進公眾形成正確的疾病預防行為。尤其要加強禽畜養(yǎng)殖場、散養(yǎng)戶、屠宰場、批發(fā)及交易市場等的禽畜飼養(yǎng)、捕捉、屠宰、儲藏、運輸、交易和經營人員以及寵物禽畜養(yǎng)殖人員的健康教育和風險溝通工作。
九、加強醫(yī)療衛(wèi)生機構專業(yè)人員培訓與督導檢查
對醫(yī)療衛(wèi)生機構專業(yè)人員開展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的發(fā)現(xiàn)與報告、流行病學調查、標本采集、實驗室檢測、病例管理與感染防控、風險溝通等內容的培訓,提高防控能力。
各級衛(wèi)生行政部門負責組織對本轄區(qū)內的防控工作進行督導和檢查,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處理。
附件:1.人感染H7N9禽流感流行病學調查方案
2.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標本采集及實驗室檢測策略
 
附件1
人感染H7N9禽流感流行病學調查方案
一、調查目的
(一)發(fā)現(xiàn)、追蹤和管理病例的密切接觸者和可疑暴露者。
(二)開展流行病學研究,為闡明疾病的特征和規(guī)律、評估人際傳播和流行風險積累證據(jù)。
(三)為制訂疾病干預措施和評估措施的有效性提供依據(jù)。
二、組織與實施
(一)縣級衛(wèi)生部門。縣級衛(wèi)生行政部門負責轄區(qū)內疫情調查的組織及領導;縣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負責在接到疫情報告后2小時內開展具體的流行病學調查工作,及時采取相應預防、控制措施,并將調查結果及時向同級衛(wèi)生行政部門和上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報告。
(二)市級及以上衛(wèi)生部門。市級及以上衛(wèi)生行政部門可根據(jù)實際情況決定是否派遣調查組前往疫情發(fā)生地進行調查;市級及以上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可應邀或受同級衛(wèi)生行政部門派遣指導疫情發(fā)生地疾病預防控制機構開展流行病學調查。
(三)調查準備。調查單位應當迅速成立現(xiàn)場調查組,制訂流行病學調查計劃,明確調查目的、調查組人員組成,確定成員的任務及職責。調查組成員至少應當包括流行病學與實驗室專業(yè)人員、臨床醫(yī)生和專業(yè)消毒人員。
三、調查內容和方法
調查內容主要包括:病例基本情況、發(fā)病經過和就診情況、臨床表現(xiàn)、實驗室檢查、診斷和轉歸情況、病例家庭及家居環(huán)境情況、個人暴露史、密切接觸者情況等。專項調查方案另行制定。
(一)臨床資料。通過查閱病歷及化驗記錄、詢問診治醫(yī)生等方法,詳細了解病例的臨床表現(xiàn)、實驗室檢查結果、治療進展及轉歸等情況。
(二)病例家庭及家居環(huán)境情況。通過詢問及現(xiàn)場調查了解病例家庭人員情況,家庭居住位置,家居環(huán)境,家禽、家畜飼養(yǎng)情況,病死家禽、家畜情況。
(三)病例發(fā)病前活動范圍及暴露史。
1.發(fā)病前7天內與禽畜接觸及防護情況:飼養(yǎng)、販賣、屠宰、捕殺、加工、處理禽畜,直接接觸禽畜類及其排泄物、分泌物等,尤其是與病死禽畜的上述接觸情況及防護情況。
2.發(fā)病前7天內與疑似或確診的H7N9禽流感病例接觸情況:接觸時間、方式、頻率、地點、接觸時采取防護措施情況等。
3.發(fā)病前7天內有無接觸其他不明原因嚴重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的情況。
4.若病例無上述三項接觸史時,重點調查其發(fā)病前7天內的活動情況,以了解其可能的環(huán)境暴露情況,如是否到過禽流感疫區(qū)或曾出現(xiàn)病、死禽畜的地區(qū)旅行,是否到過農貿市場及動物養(yǎng)殖場所等。
(四)病例發(fā)病后的活動范圍及密切接觸者。確定病例發(fā)病后的詳細活動范圍,追蹤密切接觸者。
四、調查資料的分析與上報
(一)應當及時對流行病學資料進行整理、分析,撰寫流行病學調查報告,并及時向上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和同級衛(wèi)生行政部門報告。
(二)各地完成個案調查后1周內將原始調查表(見附表1-1、1-2和1-3)的復印件或電子掃描件,由省級疾控中心以傳真或者電子郵件形式上報給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衛(wèi)生應急中心(傳真:010-58900506,E-Mail:cdcofic@chinacdc.cn)。
 
附表1-1      
人感染H7N9禽流感流行病學個案調查表
一、病例一般情況
1.病例姓名:                         家長姓名(若是兒童,請?zhí)顚?:     
2.性別:      □男      □女 
3.民族:      
4.出生日期:□□□□年/□□月/□□日
(如出生日期不詳,則實足年齡:□□歲或□□月)
5.身份證號碼:□□□□□□□□□□□□□□□□□□(或家長身份證號碼)
6.戶籍:   省    市    縣(區(qū))    鄉(xiāng)(街道)    村(棟)   組(單元)   號
7.現(xiàn)住址:   省     市    縣(區(qū))    鄉(xiāng)(街道)    村(棟)   組(單元)  號
8.學習或工作單位:                                              
9.聯(lián)系電話:
(1)手機:           (2)家庭電話:        (3)其他聯(lián)系人電話:
10.職業(yè):   □幼托兒童   □散居兒童    □學生     □教師   □保育保姆
□餐飲業(yè)     □商業(yè)服務    □工人     □民工   □農民   
□牧民       □漁(船)民    □干部職員 □離退人員   
□家務       □待業(yè)        □醫(yī)療機構工作人員  □其他
二、 病例的發(fā)病與就診經過
1.發(fā)病日期:□□□□年/□□月/□□日
2.請?zhí)顚懸韵戮驮\情況:  
就診
次數(shù)	就診單位	就診日期	治療天數(shù)	診斷結果	是否隔離	入住院時間	門診/住院病歷號	轉 歸
1								
2								
3								
4								
三、病例的臨床表現(xiàn)
1.首發(fā)癥狀(描述):
2.臨床表現(xiàn):
□發(fā)熱:體溫(范圍) 入院時      ℃,最高      ℃ ;
□咳嗽			□咳痰		□咽痛			□頭痛		□流涕
□胸悶			□氣促		□呼吸困難		□寒戰(zhàn) 	□乏力	
□肌肉酸痛 	□關節(jié)酸痛	□結膜炎		□惡心		□嘔吐	
□腹瀉			□腦膜刺激征   
3.其他臨床表現(xiàn)(描述): 
四、病例居住環(huán)境及暴露情況
1.病例居住地點(村莊/居民樓)周圍環(huán)境描述:
2. 病例居住地是否能見到候鳥或野禽: 
□經常見到 □偶然見到 □從未見過 □不知道 □其他
3. 病例居住地周圍最近一月是否有死亡候鳥或野禽: 
□是       □否       □不知道
4.病例居住地點(村莊/居民區(qū))動物飼養(yǎng)或病死情況: 有□       無□
養(yǎng)殖場/戶名稱	動物種類	飼養(yǎng)數(shù)量	病/死數(shù)量	病/死時間	處理方式	處理時間	參與處理人員數(shù)量
							
							
							
5.是否證實禽畜H7N9型禽流感感染或相關環(huán)境中檢出病毒:
□是  □否  □證實中  □不知道
五、病例家禽飼養(yǎng)情況
1.家中禽畜飼養(yǎng)情況:
動物種類	飼養(yǎng)數(shù)量	飼養(yǎng)方式(①圈養(yǎng)、②散養(yǎng)、③養(yǎng)殖場)	備注
			
			
2.近期內病例家中病死動物情況:
動物種類	飼養(yǎng)數(shù)量	病死數(shù)量	發(fā)病/死亡時間	死亡原因	處理方式
					
					
					
3.是否證實禽畜H7N9型禽流感感染或相關環(huán)境中檢出病毒:
□是  □否  □證實中  □不知道
3.1 環(huán)境/病死禽畜采樣情況:
采樣種類	采樣時間	采樣地點	采樣份數(shù)	檢測結果	檢測單位
					
					
					
4.病例家庭成員與禽畜接觸方式:
序號	姓名	性別	年齡	發(fā)病
與否	接觸禽畜種類	接觸方式
1						□飼養(yǎng)□打掃禽畜舍□宰殺□烹飪□食用□無
2						□飼養(yǎng)□打掃禽畜舍□宰殺□烹飪□食用□無
3						□飼養(yǎng)□打掃禽畜舍□宰殺□烹飪□食用□無
六、病例生活習慣、既往健康史
1.是否有慢性疾病,若有(醫(yī)生已經診斷,可多選)  
□哮喘		□慢性支氣管炎	□其他慢性肺部疾病	□冠心病
□糖尿病	□腎病				□免疫缺陷				□其他慢性疾病:    
2.一年內是否接種流感疫苗:  □是       □否
2.1如有,最后一次接種日期:□□□□年/□□月/□□日
3.是否曾注射免疫球蛋白:    □是       □否       □記不清
3.1如有,最后一次接種日期:□□□□年/□□月/□□日
七、病例發(fā)病前的暴露情況
1.病前2周內是否接觸禽畜類及其他動物:  □是     □否     □不知道
1.1 若接觸,則接觸動物種類:  動物名稱為:          (可填多種動物)
1.2 接觸方式:  
□飼養(yǎng)   □打掃、清洗禽畜舍  □接觸動物分泌物 □購買加工生鮮禽畜肉
□職業(yè)運輸  □收集或運輸禽畜類糞便  □收集或賣雞蛋  □清洗禽畜毛
□買賣活禽、活畜   □宰殺禽畜類   □食用    □處理/掩埋禽畜類
1.3 接觸時間:
1.4接觸禽畜后是否洗手:□每次均洗   □偶爾洗一次  □從不洗手
1.5若未接觸過禽畜類,是否在病前2周內到過:
□飼養(yǎng)場   □農貿市場  □河/湖/塘邊  □濕地  □公園  □其他
2.病前2周內是否接觸病死禽畜類: □是       □否      □不知道
2.1若接觸,則接觸種類:
動物名稱為:       (可填多種動物)  □未接觸  □不清楚  □其他
2.2若接觸,則接觸方式(可多選):  
□宰殺、加工病死動物 □接觸病死禽畜排泄物   □接觸病死禽畜分泌物
□直接接觸病死禽畜 □食用病死禽畜肉    □其他
2.3 累計接觸時間:                       小時
2.4 若食用病死禽畜肉,則所食用時是否熟透: 
□是      □否       □不知道
3.病前2周內,若參與宰殺、加工病死禽畜類,則主要方式(可多選): 
□捕捉或固定病死禽畜類 □燙洗死禽畜 □拔除禽畜毛□接觸死禽畜血液 
□清洗/接觸死禽畜內臟   □刀切病死禽畜肉  □清洗、處理禽畜肉
3.1 接觸病死禽畜期間,手部傷口情況: 
□無傷口  □未愈合舊傷口 □處理過程造成傷口
3.2處理病死禽畜類時是否采取防護措施及其他預防措施(可多選): 
□帶手套   □穿防護鞋   □帶口罩   □服用抗病毒藥物   
□無任何防護措施
3.3處理病死禽畜后是否洗手:
□每次均洗 □偶爾洗一次  □從不洗手 □其他
八、實驗室檢查
1.血常規(guī):
第1次檢查:□□月□□日,WBC:   ×109/L;N    %;L    % 檢測單位:
第2次檢查:□□月□□日,WBC:   ×109/L;N    %;L    % 檢測單位:
第3次檢查:□□月□□日,WBC:   ×109/L;N    %;L    % 檢測單位:
2.X線檢查:
第1次檢查:□□月□□日   結果:                   檢測單位: 
第2次檢查:□□月□□日   結果:                   檢測單位: 
第3次檢查:□□月□□日   結果:                   檢測單位: 
3.CT檢查
第1次檢查:□□月□□日   結果:                   檢測單位: 
第2次檢查:□□月□□日   結果:                   檢測單位:
4.其他檢查:
5.病原學和血清學檢查:
標本類型	采集時間	檢測方法/檢測結果/檢測單位/檢測時間
		
		
		
九、 轉歸與最終診斷情況
1.病例出院診斷:1.           2.             3.              4.          
2.最終診斷:                                          
□確診病例  □疑似病例 □臨床診斷病例  □排除(病名:             )
3.轉歸:     □痊愈      □死亡     □其他
3.1若痊愈,出院日期:   □□□□年/□□月/□□日
3.2若死亡,死亡日期:   □□□□年/□□月/□□日        
3.3死亡原因:              
十、調查小結
調查單位:                  
調查時間:□□□□年/□□月/□□日-□□□□年/□□月/□□日
調查者簽名:               
 
附表1-2 
   省   市   縣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的密切接觸者流行病學調查一覽表
姓名	性別	年齡	職業(yè)	詳細住址(聯(lián)系電話)	接觸病例
類型	接觸病例時間	最后接觸時間	接觸頻度	接觸地點	接觸方式	備注
											
											
											
											
											
											
											
											
調查單位                   調查人員          、         調查日期     年    月    日
注:1、接觸病例類型:⑴疑似病例 ⑵確診病例 
2、接觸地點:包括⑴家中 ⑵醫(yī)療機構 ⑶工作單位 ⑷飯店 ⑸公園  ⑹其他
3、接觸頻率:分為⑴每天 ⑵數(shù)次(寫明日期或日期范圍)  ⑶僅一次
4、接觸方式(多選): ⑴共餐 ⑵同室 ⑶同病區(qū) ⑷共用生活用品 ⑸分泌物、排泄物等 ⑹診治、護理 ⑺探視 ⑻陪護 ⑼其他 
附表1-3
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密切接觸者醫(yī)學觀察/健康隨訪記錄表
姓名	性別	年齡	住址	最后暴露時間	醫(yī)學觀察地點	暴露類型	醫(yī)學觀察開始日期	醫(yī)學觀察記錄	醫(yī)學觀察解除日期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體溫	癥狀	體溫	癥狀	體溫	癥狀	體溫	癥狀	體溫	癥狀	體溫	癥狀	體溫	癥狀	
																						
																						
																						
																						
																						
																						
注:暴露類型:1接觸患者   2接觸病死禽畜  3 接觸患者+接觸病死禽畜
癥    狀:指咳嗽或咽痛等
醫(yī)學觀察地點:包括⑴家中 ⑵醫(yī)療機構 ⑶其他
醫(yī)學觀察實施責任人                、              、              
 
附件2
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標本采集
及實驗室檢測策略
一、標本采集、轉送和檢測
(一)標本采集。醫(yī)療機構應當及時采集病例的相關臨床標本。采集的臨床標本包括病人的上呼吸道標本(包括咽拭子、鼻拭子、鼻咽抽取物、咽漱液和鼻洗液)、下呼吸道標本(如氣管吸取物、肺洗液、肺組織標本)和血清標本等。應當盡量采集病例發(fā)病早期的呼吸道標本(尤其是下呼吸道標本)和發(fā)病7天內急性期血清以及間隔2-4 周的恢復期血清。如病人死亡,應當盡可能說服家屬同意尸檢,及時進行尸體解剖,采集組織(如肺組織、氣管、支氣管組織)標本。為避免標本反復凍融,保證標本檢測質量,采集的呼吸道標本每份分為3 管,每管不少于1ml。血清標本每份分為2 管,每管不少于0.5ml。并填寫不明原因肺炎病例/聚集性病例標本送檢表。
(二)標本轉送和檢測。
1.H7N9禽流感病毒實驗室活動和樣本運輸按照《人間傳染的病原微生物名錄》中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進行管理。病例的臨床標本采集后,縣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和病例收治的醫(yī)療機構要密切配合,按照生物安全的相關規(guī)定進行包裝,在24 小時內送到當?shù)亓鞲斜O(jiān)測網(wǎng)絡實驗室進行檢測。
2.當?shù)亓鞲斜O(jiān)測網(wǎng)絡實驗室收到標本后24 小時內,立即對呼吸道標本開展甲、乙型流感病毒通用引物H5、H7亞型的檢測。
若當?shù)亓鞲斜O(jiān)測網(wǎng)絡實驗室檢測結果為H5、H7核酸檢測陽性時,應當于24小時內將其中2管呼吸道相關原始標本分別送省級疾控中心流感網(wǎng)絡實驗室和國家流感中心。
具備相應生物安全條件的網(wǎng)絡實驗室可開展病毒分離,并將分離的毒株按要求及時送國家流感中心。
3.若當?shù)亓鞲斜O(jiān)測網(wǎng)絡實驗室檢測結果為甲型流感和乙型流感通用引物均陰性時,應當立即將1管原始呼吸道標本送省級疾控中心。省級疾控中心收到標本后,應當立即對其中1管進行SARS 、新型冠狀病毒等相關病原體的檢測,另1管送國家流感中心。
4.當?shù)亓鞲斜O(jiān)測網(wǎng)絡實驗室將采集的血清標本分別送省級疾控中心和國家流感中心開展病原體的抗體檢測。
二、標本檢測結果反饋和報告
開展實驗室檢測的疾控中心要及時將標本信息和檢測結果信息報送國家流感中心,并在24 小時內由網(wǎng)絡實驗室所在疾控中心逐級反饋到病例所在醫(yī)院。
當標本為SARS、禽流感(H5、H7)、新型冠狀病毒或其他新型病原體檢測陽性時,檢測結果應當及時報告給同級衛(wèi)生行政部門。